《光明日报》头版头条刊发通讯《从63.8%看武汉创新转型》,并配短评《创新,让武汉发展提速》。文中认为,作为工业重镇的武汉,在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中,通过传统产业主动去产能、持续创新,带来了城市的结构转型升级。
63.8%,是去年我市高新技术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例。预计今年这一数字将达到65%。
该通讯拆解分析了我市成为产业引领城市的若干关键因素。产业创新,实现了从传统工业向新产业新业态的转型升级。一批创新性企业的诞生,丰富了城市的产业灵魂。文章说,武汉年产140万辆汽车,光纤光缆产能全球第一,光电器件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三,拥有全国第二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。信息技术、生命健康、智能制造已成为新的产业之基,重新锻造了武汉城市灵魂。
文章认为,技术创新让武汉的经济增长更有质量。文章中写道,不久前,全球首台常温常压储氢汽车“泰歌号”在武汉扬子江汽车厂区面世,破解了氢气难以常温常压储存的全球性技术瓶颈。在武汉,还诞生了世界首台光功率热分析仪、我国首台万瓦光纤激光器、国内首创磁悬浮激光器等。
《从63.8%看武汉创新转型》用一组数据证明了武汉创新成就:目前,武汉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656家,是5年前的3倍,居副省级城市第五。
产业是城市发展之基,科技革命、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变革瞬息万变。文章判断,预计到2020年,武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将达到70%以上,其中,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前者比重也将超过70%。
产业创新的背后,是“从0到1”的颠覆式创新。文章以“城市合伙人”计划和“创谷”计划为例,体现了武汉产业引领的超前谋划。
配发的短评中写道,创新型经济的背后是创新技术的支持。从武汉的发展速度看,是创新使城市有人才,更是创新体制机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。武汉先行先试的做法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了借鉴。
一个月来,武汉经济创新转型发展连续受到中央媒体关注。10月8日,本报报道了新华社主办的《瞭望》新闻周刊集中刊发4篇报道,集中关注武汉发展。